第411章 矛盾公开_大唐:我真不想当皇上啊!
笔趣阁 > 大唐:我真不想当皇上啊! > 第411章 矛盾公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11章 矛盾公开

  第四百一十一章矛盾公开“你醒醒吧!”

  长孙无忌向李治大声咆哮。李治被长孙无忌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。“舅舅,我怕……”长孙无忌蹲在了李治的面前,用那能杀人的眼神看向李治,口中寒声说道:“既然你生在皇家,就当奋力向前,坐不上太子的位置,那你又怎能活命!”

  “治儿,你是嫡子,是李炎最大的竞争对手,李炎岂会容你?”

  “若是李炎当上皇帝,第一个要杀的便是你!”

  “不为刀俎,便为鱼肉,治儿,你没有别的路可走,你只能一路向前!”

  “可是,舅舅,我怕……”李治颤声说道。“没有什么可怕的,有舅舅在,定保你周全,让你成为这大唐的皇帝!”

  咔嚓!天空之中电闪雷鸣,闪电映在长孙无忌的脸上,让长孙无忌显得狰狞无比。李炎被这闪电吓得几乎尿出来,肝胆俱裂,只是不断的颤抖……长孙无忌缓缓站了起来,就算李治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,他也要将李治推上皇帝的宝座,只有如此,自己才可以通过李治掌控整个大唐的江山!咔嚓!电闪雷鸣。闪电不断划过天空,映得长孙无忌的脸狰狞无比……玄武门前的一阵棒打,将五姓七望完全推到了李炎的对立面。虽然这顿棒打不是李炎提议,但这最终的结果,所有的帐却全算在了李炎的头上。整个长安,所有来自五姓七望的官员如坐针毡,一边是家族,一边是李炎,到底要如何选择?最终,绝大多数选择了前者,因为他们知道,如果没有家族的支持,那自己在官途将会成为无源之水,很快就无路可走。而只有站在五姓七望家族的一面,相互抱团取暖,才能在官途上走得长远。这个年代,家族的观念是极为强烈的,长安城中,绝大多数五姓七望出身的官员都站在了以王珪的周围,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。自北朝和隋唐以来,五姓七望很少如此团结对付一个人,所有出身五姓七望的官员都明白,为了五姓七望的未来,必须斗倒李炎!当然,五姓七望中,也有少部分的正直之士不愿意参与这场政治斗争之中,比如新科状元卢照邻。卢照邻认为,李炎并没有错,新的明经举取士办法也没有错,所以,作为即得利益者,他坚定的站在李炎的一方,为李炎摇旗呐喊,一时之间,五姓七望中人都将卢照邻视为叛徒,很多人与卢照邻断绝了来往。卢照邻却坚持自我,在他看来,自己一个得病之人,活到哪一天都未可知,自然要坚持本心,走在正义的道路之上。当然,卢照邻这样的只是个例,大多数五姓七望出身的官员都站在了王珪的一方。与之相反,一些庶族出身的官员开始呈现三极分化,以马周和李勣为首的一些庶族官员坚决的站在李炎的身边,而另一些庶族官员却保持中立,哪怕他们明知李炎是对的,但是这些庶族官员并不想得罪五姓七望。五姓七望虽没有李炎的权力,但他们却占了天下的喉舌,得罪了五姓七望,极有可能遗臭万年,所以这些官员决定两不相帮。这样的官员占了大多数。只有少数李炎的死党,如马周、李勣无惧五姓七望,坚定的站在李炎的一方。如此一来,大唐的朝臣迅速分化成为三派,仇视李炎派,以王珪和长孙无忌为代表,中间派,以房玄龄为代表,挺李炎派,以李勣和马周为代表。岑文本、褚遂良等人都是左右逢源,属于中间派。程咬金和苏定方等人以及关陇集团大多支持李炎,这是因为关陇集团不想看到山东豪族坐大,这样也会影响关陇集团的利益。每天的朝堂之上,这些朝臣相互之间围绕着李炎和明经举吵个不停,让李世民觉得头都大了。李世民没有想到,一个明经举的改革,竟然引起这么大的风波。不过李世民也知道,李炎是对的,如果不能破旧立新,那朝廷中就会涌入一些关系户,而这些关系户很多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,这样对于朝廷来说是极为不利的。但是现在的李世民早已失去了早年前的锐意进取之意,更多的时候只是和稀泥,搞起了平衡之术,各方面的势力都不想得罪,只想着让各方势力相互制衡,使自己皇帝的宝座稳固。大兴殿,早朝之上,一个出身五姓七望的官员说道:“皇上,现在天下百姓对明经举改革怨声载道,认为这破坏了祖制,不合规矩,请陛下收回成命,恢复旧法,如此,方可平息民怨。”

  马周就说道:“我怎么没有听说过民怨沸腾?是五姓七望利益受损,不甘心失去明经举这个做官的途径吧!”

  “皇上,臣以为,明经举的改革大快人心,得到了绝大多数百姓的拥护,区区五姓七望,代表不了整个大唐的民意。”

  马周这一开火,王珪与长孙无忌等人也是火力全开,挺李炎一派与仇视李炎的五姓七望一派吵得不可开交。“好了,不要再吵了!”

  李世民只觉吵得自己脑仁直痛,当即冷哼一声说道。“明经举之事容后再议,退朝!”

  李世民也不想公开支持哪一派,竟然搅和起了稀泥,玩起了中庸之道,帝王之术,众人只好停止了争吵。但所有人都知道,问题一天不解决,朝廷就一定不会安宁。要么是五姓七望获胜,将李炎赶下台,从此士族势力大张,要么李炎获胜,将五姓七望彻底压制,甚至是将他们的势力赶出朝堂之中。长孙无忌在今天的朝堂之中并没有发言,如此一来,反而让李世民对他更加信赖。早朝过后,李世民让百官退下,回到寝宫之后,李世民叹了口气说:“可惜魏征重病,否则,魏征一定能出身公心直言,而不掺杂一点的私心。”

  “皇上,长孙大人在殿外等候。”

  一个老太监说道。李世民一点头,口中说道:“让他进来吧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不一会儿,长孙无忌来到了李世民的近前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